精神疾病患者常被視為隱形的定時炸彈,究其原因是誤解該疾病?
二十年來北歐心理師在「對話」的新嘗試,使專業人士、照顧者與病患都有了明顯的進步。
如何將北歐成功的模式運用於台灣?
2015年,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邀請芬蘭的臨床心理學家及家族治療師亞科•賽柯羅 (Jaakko Seikkula) 博士來台介紹「開放式對話」(Open Dialogue)開啟了一小塊園地。因「開放式對話」將「對話」視為人類生活的一部份,重視治療團隊的合作及患者與家庭的關係,藉由彼此的尊重和關愛,以「聆聽」及「對話」的過程作為治療的焦點,允許多元複調的聲音,並視案主是改變自己的專家。
這些都打動台新銀行慈善基金會補助「我為甚麼要重新學說話」課程,我們也希望能擴大這服務,讓更多人有機會學習並演練友善對話,以增進家庭和諧與社會安寧,也可幫助社會大眾了解精障者及他們的家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