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  111年度開放式對話工作坊

分享:

分享到Facebook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Line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微博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微信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twitter(另開新視窗)  

⭐️建構一個相互對話、積極傾聽的新時代⭐️

    臨床心理學家亞科的觀點,來自精神病治療中的「開放式對話」,其治療系統以關係為基礎:臨床人員在治療過程中將個案家人及其社會關係網也包括進來,允許多元複調的聲音,並視案主是自己改變的專家。「開放式對話」的目標在於促進「活性」――在對話交流中受到新觀點打動,因而創造出改變的可能性。

  社會科學家湯姆的觀點則來自「期待/未來式對話」:為了緩解專業人員的焦慮、解決多方援助所致的混亂局面而設計對話,其目標在使個案有延續性的改變;個案亦可以發展自己的資源,反過來支持專業人員更有信心協助個案執行改變計畫。

    社團法人新竹市精神健康協會邀請台灣開放式對話網絡團隊-郝柏瑋心理師與傅凱翎職能治療師到新竹授課,期待有興趣學習新的說話方式的人們能一起加入。

🔽實體授課。線上報名🔽

https://www.surveycake.com/s/XWapV

 

 


開放式對話-一種治療性的說話方式.png